沙田神召會的起初,源自神召聖經學院(現名神召神學院,校舍已遷往屯門)院長馬理信牧師 (Rev. J. Elmor Morrison) 於1954年從長洲遷移院校到沙田。學院師生在區內展開福音工作,於1955年成立沙田神召會,在1976年落成會址。感謝神的帶領,聚會人數不斷增多,教會經禱告及弟兄姊妹支持下,將原有的建築物拆卸重建。於1999年完成擴建新堂後,教會繼續努力堅守神所託付的福音使命,領人歸主,持守聖經教導,牧養群羊。
本會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之會員堂:屬獨立堂會。
現時教牧團隊包括堂主任馬恩平牧師、張春嫻牧師及張蔓儀姑娘。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四章12節)
本堂著重講壇信息,在主日舉行成人崇拜、青少年崇拜、兒童崇拜及幼兒崇拜;更按不同年齡層的需要,以團契、小組模式分齡牧養,在真理上長進,建立肢體情誼,連於基督。為配合全方位的堂會發展,教牧團隊與信徒領袖群策群力,設立各部事工,包括傳道部、團契部、教育部、聖樂部、探訪部及關懷事工、文字及資訊部及香港基督少年軍第302分隊。隊工之間彼此相助,帶領會眾回應使命,傳揚福音,在基督的愛中建立自己。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四章13節)
沙田神召會的發展,追溯到1954年初,神召聖經學院(現名神召神學院,校舍已遷往屯門),院長馬理信牧師 (Rev. J. Elmor Morrison) 隨著學院的遷移,帶領著一班聖經學院的師生遠道由離島長洲遷到沙田,選址在大涌橋旁購地興建校舍,繼續發展神學教育並且在這塊土地上展開傳福音工作。
那時沙田仍未發展,人口稀少,只有幾條鄉村,人口約二萬多,同時交通極不方便,故佈道工作十分困難。但馬牧師並沒有因此灰心,相反更加激發他傳福音的使命,他憑著信心與一班師生組成佈道隊,到各鄉村探訪佈道。他們的足跡走遍各村落,計有曾大屋、作壆坑、沙田頭村、隔田、香粉寮、九肚村…等,靠著聖靈的引導,播下福音的種籽。
經過無數次的艱辛及多方恆切禱告,信耶穌的人漸多。當時馬牧師非常樂意借出神召聖經學院的地方作教會聚會之用。沙田神召會於1955年初夏正式成立並聘請吳恩慈姑娘為傳道。同年於大涌橋河邊舉行第一屆浸禮。由於教會事務日益繁重,馬牧師遂開始組織一班初信的弟兄姊妹起來管理各項事務,好像新約的使徒一樣,1957年第一屆執事順利誕生。
鑑於神召聖經學院是教學地方,平日教會不能借用,因此弟兄姊妹常常盼望有一所屬於自己的地方,故於1960年初我們便開始籌劃建堂事宜。當時要處理的事務實在繁多:諸如向地政署(當時的沙田理民府)申請購地、規劃圖則、組織建堂委員會及舉辦籌款活動。1971年政府以地價67,777元將現址正式賣給本會,並規限土地只可作教會用途及必須同時在建築物內提供10個車位。感謝神的帶領,在加拿大神召總會幾位西教士(高福民牧師、柯士甸牧師、麥約翰牧師)及當時的堂主任陳道明牧師的協助下,加上胡展雲執事及黎澄祥執事組成「建堂委員會」。教會第一次建堂工程遂正式展開。
在購得土地後,由於沒法籌得建堂所需經費,甚至由買地建築期所訂的時限已過,被政府多次罰款,並警告若再拖延,將會收回土地。雖然在這困境中,弟兄姊妹逼切的向神呼求。神垂聽禱告,感動加拿大神召總會奉獻支持。當時整個建築工程由方興建築公司承建,費用約100萬元。但由於建堂户口祇得20多萬,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承擔,因此「建堂委員會」幾經辛苦,終與則師及建築公司商議,決定將建堂工程分二期進行,第一期工程費用約58萬元。當時58萬元對我們而言確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感謝神的憐憫和垂聽禱告,最後建堂經費籌得一小部份,而餘下的費用一半由加拿大神召會總會奉獻,而另一半則低息貸款給我們,並分20年還款(當時的條款是將本會的地契轉為總會名下物業)。神為我們所預備的往往超過我們所想所求,當一切準備妥當後,新堂址便於1975年10月19日舉行動土禮並命名為沙田神召會馬理信紀念堂。
1976年4月17日沙田神召會擁有自己的第一所禮拜堂,在新堂落成時,教會隨即邀請馬理信牧師的兒子馬志道牧師遠道由加拿大蒞臨主持獻堂禮,而在禮堂正門的奠基石刻上「基督耶穌為房角石」,並於同年11月7日正式在新堂舉行首次崇拜聚會。當時的建築物樓高三層,地下是副堂、浸禮池及停車場、二樓禮堂約容納150人聚會、三樓是辦公室及牧師宿舍。那時的堂主任為雷雅各牧師。
當有了自己的地方後,教會便積極展開傳福音工作。此外,教會於1979年6月申請加入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成為會員堂,以便為會友申辦各項福利事宜,包括入住安老院及領用墳地等。由於當時沙田區人口不斷增加,教會於1982年向教育署申請開辦幼稚園,並命名為沙田神召會馬理信紀念幼稚園。教會於1986年向政府註冊成為慈善團體並獲人民入境處核准為可舉行婚禮及簽發結婚證書的合法場地。
1984年10月中,堂主任雷雅各牧師因病離世而幼稚園亦於同年結束。在隨後那段期間,分別有謝道泉牧師及西教士包信理牧師(Rev. Henry C. Borzel)出任本堂之義務堂主任。1987年,神帥領本堂會友林錦濤牧師出任本會義務堂主任,協助開展福音事工。1987年至今,林牧師曾先後與教會的幾位忠心的傳道同工一同服事,包括周詠琴姑娘、胡強深先生、唐財方牧師、馬恩平先生、吳雪梅姑娘、羅大鵬先生及張春嫻姑娘及梅仁新先生加入事奉,直至2009年9月馬恩平牧師重返出任堂主任,並於2012年10月21日按立張春嫻及梅仁新為牧師一起牧養及關顧各弟兄弟姊妹的成長。
1988年初,感謝神的恩典,教會已將餘下的所有欠款償還給加拿大神召總會,同時希望能將物業權轉回沙田神召會名下。當時我們多次與總會磋商,最後幾經艱辛,總會同意向香港政府申請將原本之地契由加拿大神召會名下轉回沙田神召會名下。此一改變,最重要是讓沙田神召會可以自由的行使物業權,以便日後發展福音工作。
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神的恩典不斷的賜福教會,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我們。當時教會加入東南亞神召會港澳區議會成為會員堂之一,並與加拿大神召總會及其他堂會:如神召會石硤尾堂、神召會西環堂及竹園神召會聯合推動福音事工。後來東南亞神召會港澳區議會與加拿大神召總會及美國神召總會商討將各堂會統一管理,因而成立一新組織名為香港神召協會並邀請各堂會加入。同時,1990年東南亞神召會港澳區議會宣佈解散,但我們經過多次會議商討後決定不加入香港神召協會,因此沙田神召會便成為一獨立堂會,不隸屬於任何議會或差會。
1993年初,由於聚會的人數不斷增多,當時的主日崇拜也曾分早、午兩堂。教會地方開始不敷應用,而另一方面又要面對九七回歸後土地應用問題。那時地政署官員曾多次到本會視察,並暗示若九七前原有舊堂停車場之空地仍然未完成餘下的建築工程,政府可能會收回土地作其它用途。經過多次的禱告祈求,「擴堂委員會」因此成立。當時的委員有林錦濤牧師、麥志莊姊妹、王肇康、周啟祥、張百敏、胡達新及劉錦文弟兄等。同年會友大會全體會友表決一致贊成擴建工程,並根據1974年原有的圖則在原址繼續完成第二部份工程,即蓋建三層高的建築物連接原有的禮拜堂,當時建築造價約為七佰萬元。可是由於建築條例不斷修改,原有的圖則已不合時宜,所以擴建工程不獲批准,在進退兩難之間,我們仰望神,求神施恩憐憫。
經過一年多的等候,禱告,仰望;在徵得多方面的意見下,我們決定將原有的建築物拆卸重建,並以原有的圖則為依據,盡量減低建築成本,提高效益。1996年3月我們聘請顧問公司開始招標探土。當時預算費用約為一千二佰萬元,並邀得高竟祥弟兄﹝麥志莊姊妹的兒子﹞負責繪劃圖則及設計。1996年8月正式招標時,費用卻高達一千九佰多萬元。由於當時香港經濟蓬勃,地產市道興旺,建築費用節節攀升,我們心裏十分焦急和失望。那時,建堂戶口存款衹有三佰多萬,距離目標價還欠一千七佰萬元,各執董及負責建堂委員會的弟兄姊妹心裏都非常憂慮,而有關的建築商揚言若不早作出決定,建築費會隨時大幅提升,那時我們真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惟有憑信心仰望及倚靠那創天造地的神!憑著信心,神帥領弟兄姊妹踏出重要的一步。結果景輝建築公司以一千九佰五十萬元承建整個重建工程。預計建築期為400個工作日。同年11月24日主日崇拜後,由林錦濤牧師主持「擴堂動土禮」。
1996年12月起,神奇妙的安排,讓教會再次借用神召神學院地方聚會。很懷念這個建立教會的老地方,時光彷彿倒流到60年代一樣。經過兩年多的時間,新的教堂終於落成,並於1999年3月6日獲發入伙紙。3月初我們已急不及待從神召神學院搬回新堂聚會,一方面希望節省租借神召神學院的費用(每月租金約1萬多元),另一方面希望增加弟兄姊妹的凝聚力量。那時新堂仍需進行內部裝修,但我們同心克服了重重困難,主日崇拜暫用三樓副堂舉行聚會。同年六月禮堂裝修竣工,我們於6月13日舉行獻堂禮。
由於我們資金緊絀,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進行裝修,使我們傷透腦筋。經「擴堂委員會」多次商議後,終有初步構思及藍圖。禮堂的長櫈,訂造過程也困難重重,單是每張長櫈費用也要二千元。我們曾多次往返內地,由設計、訂造、檢驗及收貨,都要親力親為,好不容易。新堂內部裝修工程費用約50萬(不包括購置傢俱)。
新落成教會的建築面積約4,780平方呎,樓高三層半總面積約16,730平方呎。地下正門的基石刻上「立在基督萬古磐石」、並設有10個有蓋停車位及教會辦公室。一樓禮堂可容納350人聚會及堂主任辦公室;二樓設有傳道人辦公室、幼兒室、音響控制室及會客室;三樓設有活動室、圖書角及可容納約200人聚會之副堂;而天台則可作燒烤或室外活動場地。
感謝神的帶領,由1999年入伙後,當時建堂費用還欠約五百萬,於是籌款委員會向會友及友會呼籲免息借款給我們應用,並不停引入借款來還債,在弟兄姊妹共同努力下,直至2007年5月,建堂債務已完全清還了。這實在是神奇妙的恩典。懇請各弟兄弟姊妹繼續同心代禱,為教會各項聖工守望,求主憐憫及帥領,賜福沙田神召會成為傳福音及領人歸主的地方,願榮耀歸主!
本堂在數十年前成立的時候,沙田仍是農村地區,許多地方都是耕地,當年核心會友都是以農民為主,多年來的時代變遷,時至今日,沙田已成為人口密集的城市,這數十年間,本堂加入不同背景的會友也有因遷入沙田居住而轉會的肢體,其中包括多個宗派的弟兄姊妹,在基督裏我們是一家人,彼此相愛、互相守望,只要信仰純正,我們便接納他們轉會。這數十年間也有不同神學院的學生、師長前來牧養。日子過去了,歷史經過了,蒙神帶領下,我們卻有變更及成長,例如昔日前輩以方言禱告之恩膏、唱靈恩詩歌之特色也鮮見。現在努力持守聖經真理、傳揚福音和栽培領袖。近十年更專注分齡牧養,這個事工重點首要不是策略,是事工理念。簡列如下:
兒童事工:孩子成長需要被愛、被尊重、被肯定、被鼓勵,教會導師團隊建立和諧又充滿歡樂的氣氛環境使兒童喜歡在教會生活,這樣,兒童事工的第一關已把好了。正因為兒童感到環境開心又安全就能夠容易打開心靈接受真理教導,導師們以充滿愛與接納的笑容迎接孩子回來,兒童自小就認同教會是他們成長的重要場地。我們的理念是:生命成長與建造一幢建築物一樣概念,椿要打得夠深及堅固,兒童工作恍如為孩子生命打樁一樣,要以神的真理成為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免得他們日後在世界影響力越大,結果變成破壞力越大,因為這等人生命根基出了問題(短椿)。
青少年事工:青少年成長期充滿動力、認識世界、尋找自我、肯定自我,這期間不容易接受教導卻又需要指導,我們導師團隊首要任務是彼此在基督裏守望,學習為隊工禱告,導師團隊才有力量屈膝為青少年守望。青少年是屬於神的,他們應活出神的風采、絕不能被世界擄去。雖然我們力量仍是非常有限,未能改變世界上如此眾多青少年,但我們堅定相信,靠着神的大能讓每一個被改變的青少年,去改變世界。青少年成長期總有意想不到的行為,有正面和負面。當孩子跌倒時導師需學習不要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當求神賜愛心、忍耐、智慧去陪伴他們跑過幽谷,讓他們重回正路、扭腰再上。我們信念:每個年青人都是屬神的,他們的動力、情緒、夢想等應向那天地的主呈獻。
成人事工:這個年齡層較闊,事工也多樣化,我們聚焦關心他們在這段落所面對的挑戰。一般而言,他們擔子重、考驗多、壓力大、充滿機會又可能嚐透失敗。他們感孤單、疲倦、不安、負面情緒等都是常態。我們盡量提供不同方法、組織、活動等,有助彼此鼓勵、互相守望、在極喝時可得到一杯涼水;在疲倦時可享一刻休息。我們理念是:神沒有應許天色常藍,但衪的恩典夠用,在充滿挑戰與壓力的人生旅程中要找到何處得歇息、何人可同行。總括而言:縱然困難大;經歷神恩典更大,風雨不是證明自己軟弱,乃是見證神在我身上顯大。因此狂風暴雨下顯出神兒女的風采。
長者事工:老人普遍給人的印象是衰殘、沒有生產力、耗資源、甚至被視為家人的負累。這都是沒有良知之人的體會。我們尊重每位長者,他們是英雄、勝利者、完成任務的勇士,他們已將最珍貴的青春歲月貢獻社會及家庭,他們配得後輩尊重和掌聲,他們為後輩遮風擋雨、為他們抵擋了無數困難,如今他們抵擋不了歲月的洗禮,歲月沖去他們的青春、體能、健康、美貌、自信、甚至尊嚴。傾盡一生得到什麼?如今卻被嫌棄、被遺棄!向前望,還等什麼?他們等待人生最後一個機會,就是等待有人告訴他耶穌是救主、愛他、救他、賜他永生。我們的理念:最軟弱的老人也當被尊重、被接納,給他們肯定、尊嚴及尊重。另一方面,老人的福音工作確實刻不容緩。
靠着主恩典一步一步向前行,細心回應神所託付,生命每個段落都是珍貴,不要讓它無聲流逝,神賜我們每天的生命應是精彩,不要忍受人生,應是享受生命。